近日,國內(nèi)首個“綠氫”摻入天然氣示范項目——國家電投遼寧朝陽天然氣摻氫示范項目在民用終端應用驗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未來將應用于張家口市商、民用戶和HCNG汽車。有同行直呼,從“燃氣人”到“氫氣人”的轉型又近了一步。
據(jù)了解,本次天然氣摻氫示范項目應用成果見證會由國家電投集團中央研究院(簡稱:中央研究院)聯(lián)合兄弟單位東北公司燕山湖發(fā)電有限公司組織。
在見證會上,有20余家能源和燃氣企業(yè)代表共同見證了壁掛爐、燃氣熱水器和灶具成功點火及摻氫天然氣灶具煮熟餃子的全過程。
國家電投遼寧朝陽天然氣摻氫示范項目作為國內(nèi)首個電解制氫摻入天然氣項目,于2019年9月完成第一階段工程;
而在該項目中,中央研究院開展了“摻氫天然氣管道安全關鍵技術研究及驗證”與“民用天然氣摻氫可行性研究”項目,在天然氣摻氫混氣工藝、在役管道與氫氣的相容性、摻氫天然氣管道輸送工藝、管道安全保障技術和終端燃燒應用等方面開展了相關研究,并牽頭編制了團體標準“天然氣摻氫混氣站技術規(guī)程”征求意見稿。
現(xiàn)場專家表示,這是國內(nèi)首個“綠氫”摻入天然氣示范項目在民用終端應用驗證方面取得的新進展,標志著氫能的綜合利用向“氫進萬家”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為后續(xù)推動天然氣摻氫管道輸送技術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研究院此前在該項目中建設了國內(nèi)首個“綠氫”摻入天然氣輸送應用示范項目,將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取的“綠氫”與天然氣摻混后供燃氣鍋爐使用,已按10%的摻氫比例安全運行1年。
國內(nèi)天然氣摻氫研究正處于加速階段
天然氣摻氫技術是利用電網(wǎng)無法消納的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取氫氣,將氫氣注入到天然氣管道中,與天然氣混合形成摻氫天然氣,通過天然氣管道將摻氫天然氣輸送至終端,并在終端實現(xiàn)摻氫天然氣的應用,從而形成“制氫、混氫、輸氫、用氫”的系統(tǒng)化應用。
勢銀能鏈了解到,天然氣摻氫一直是國內(nèi)外氫氣輸運和規(guī)模化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國內(nèi)研究正處于加速階段。
2020年9月,河北省重點研發(fā)計劃——“天然氣摻氫關鍵技術研發(fā)及應用示范”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該項目中摻氫天然氣最終將應用于張家口市的商用用戶、民用用戶和HCNG汽車,未來預計每年可向張家口市區(qū)輸送氫氣400余萬立方米,每年減少150余萬立方米天然氣用量及3000余噸碳排放量。
掃一掃在手機上閱讀本文章